看到一句話特別戳我: 「不是所有項目都該上鏈,但有些上鏈,是為了讓‘信任’變成共識。」 這句話,剛好可以拿來形容 @multibank_io。 我認識一個老外朋友在做外匯交易,跟我說他們每天交易量幾十億美金、系統穩定、客戶遍佈全球。 我當時半信半疑,直到後來看到他們要上 Web3,我才意識到他口中的平臺——就是 MultiBank。 這家公司不一樣,它不是那種“新起項目、先發幣再找方向”的團隊, 而是已經有 17 張全球金融牌照、200 萬用戶、年收入 3.6 億美元 的傳統巨頭。 他們不是“想來賺點熱度”,而是“來擴展自己的領地”。 他們的邏輯特別直白: 既然我們已經能在 TradFi 裡賺錢、合規、穩定,那為什麼不把整套系統搬上鏈? 於是 誕生了。 鏈上版本的金融帝國,主打四件事: ① 有根基:本體 MultiBank 本身就是傳統巨頭,帶牌照、帶流量、帶現金流。 ② 有交易所:MEX Exchange,不只是做幣,還整合鏈上+傳統市場流動性,服務機構玩家。 ③ 有資產:RWA 部分直接拿 Ritz-Carlton 等級 的房地產來做 Token 化, 不是紙上談兵,是真能住的豪宅。 ④ 有生態幣: $MBG 能參與折扣、staking、Launchpad、RWA 投資優先權。 那天我在想,這其實是兩種世界的交匯點。 一個是傳統金融的“穩”,一個是加密世界的“自由”。 MultiBank 就在這兩者之間,架起了一座橋。 別人靠幣價博眼球,他們靠業績贏信任。 別人講“未來願景”,他們拿出“財報數據”。